Page 13 - 石油通訊104年3月號763期
P. 13
▲圖 2. 目標場址構造靜態地質模型 ▲圖 3. 注儲模擬
可透過此模型模擬可能的注產情境與二氧化碳移棲情 化碳妥善封存於目標油氣層中。
形,並估算封存量,藉此研擬最佳的注產策略。 對從事油氣探勘生產開發多年的台灣中油公司而
四、精 準控制,妥善執行-注氣流程規劃 言,二氧化碳注氣增產並非全然陌生的作業,特別是
在探勘、鑽井、完井、注氣與監測等都是已成熟發展
有了最佳的注氣策略後,接下來要討論的是如何 的技術,但即便是已嫻熟的作業與技術,研究團隊仍
成功地將二氧化碳注入地層中。然而,由於液態與氣 秉持謹慎與負責的態度,來執行各項研究工作,透過
態的二氧化碳加壓設備截然不同,故相態的掌控係影 本身在石油上游工業的核心專業,於研究油氣增產的
響注氣流程是否順利的關鍵要素,因此注氣流程規劃 同時,為全民檢驗此項減碳技術的可行性與安全性,
除仰賴於本公司豐富的天然氣生產與儲氣窖操作經驗 以提供台灣未來多一種減碳方法之選項。
外,亦參考國外成功的二氧化碳地質封存計畫,如澳
洲 Otway、挪威 Sleipner 與日本 Nagaoka 等,主要採
用的設備包括槽車、二氧化碳加壓幫浦、加熱器與注
氣井等(見圖 4)。
五、抓漏大師-監測技術
終於能夠以最佳的注產氣策略且順利地將二氧化 ▲圖 4. 注氣流程規劃
碳注入油氣層了,但是我們怎麼知道它有乖乖地待在
裡面呢?因此需要透過完善的監測技術來監控二氧化 合作單位 監測計畫/項目
碳的動向,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環境背景資訊與監控 中油公司自行執行
二氧化碳移棲情形,以準確掌握注入的二氧化碳有無 淺層氣體地球化學監測技術
逸漏。本公司除自行建立淺層氣體地球化學監測技術 工業技術研究院 井底溫度與壓力變化監測
與監控井底壓力變化外,並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與 國立中央大學 井底採樣
工業技術研究院、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台灣大學等單 國立台灣大學
位,共同執行各項監測工作(見表 1),以確保二氧 ▲表 1. 監測技術 震波測勘、大地電磁探測、微震、土壤氣
及淺部地下水監測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測量
二氧化碳於大氣中擴散行為研究
二氧化碳經微生物轉化後之地球化學特性
分析
2015 年 3 月號 永續發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