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CPC Monthly No752
P. 25
穗》第173期扉頁)。 跟著我在美國跑了大半圈,帶回台灣後又經
《拾穗》內容豐富、價格實惠、銷路廣 過幾次搬家,書皮都發黃碎掉了,還捨不得
大,許多專家學者年輕時皆受其影響。舞蹈 丟。想到當年《拾穗》對我們的影響,我開
家林懷民出生嘉義,當時環境十分缺乏舞蹈 始把一些我認為對學生心智啟發有幫助的書
教學教材,偶爾從《拾穗》中讀到舞蹈相關 翻譯進來。」(註4)
文章,便如獲至寶(註1)。政大退休教授 《拾穗》不僅啟迪台灣人民,刊物內容
陳蒼多出生澎湖,嗜好文學、譯作等身,他 也備受海內外肯定,1968年3月號(第215
在〈買書.譯書〉一文回憶:「記得高二到 期),編者在〈致讀者〉專欄表示收到美國
台北參觀軍校,在坐火車上臺北之前,曾在 哈佛圖書館來信,希望補全短缺的《拾穗》
高雄的一家書店買了一堆過期的《拾穗》雜 月刊,此外編者亦指出,當時保存《拾穗》
誌,有的都沒有封面了,但還是興沖沖地帶 月刊者尚包括華府國會圖書館。1968年12
著坐上火車」。(註2)臺北教育大學教授趙 月號(第224期),〈拾穗人語〉刊出香港
琴則對《拾穗》的音樂專欄印象深刻:「當 浸會學院傳理系三年級學生陳少卿來信,陳
時《拾穗》的音樂文章在翻譯上展現的生命 氏是《拾穗》的長期讀者,從小學五年級開
力與動人的力量,是現在一些生硬的翻譯無 始閱讀《拾穗》,故想以《拾穗》作為「雜
法比擬的」(註3)。中央大學教授洪蘭譯字 誌編輯學」這門課的研究主題,因此來信向
超過一千萬,是《拾穗》引領她走上翻譯一 編輯索取創刊初期的《拾穗》月刊供研究參
途:「記憶中我小時候,幾乎沒有什麼外文 考。1973年6月,《拾穗》獲頒「內政部優
的資訊,當時(⋯⋯)有個拾穗月刊社介紹 良雜誌獎狀」。1977年12月,第332期《拾
很多外國的小說進來,豐富了民國五十年左 穗》刊出得獎消息——榮獲行政院新聞局優
右,資訊貧瘠的年輕學子的心靈。(⋯⋯) 良雜誌金鼎獎。一份在高雄煉油廠資料室誕
拾穗月刊所出版的《船場》、《鐵窗外的 生的雜誌,竟能行銷全球、維持38年不輟,
春天》、《西洋歌劇的故事》、《白衣女 而且廣受各界好評,這群油人顯然不只是
郎》、《黃寶石》等,都是我們在中學時代 「拾穗」而已,而是苦心「耕耘」了。(下
非常珍貴的外國翻譯書,我家在1972年從 期待續) C
日式平房改建為公寓時,我已出國留學,還
特別拜託我妹妹把這些書留下來。後來它們
註1: 有關林懷民對《拾穗》的回憶,可參考以下兩篇網路文章:〈從舞文弄墨到手舞足蹈〉(http://www.epochtimes.
com/b5/1/8/17/c3414.htm)和〈米勒的晚禱〉(HYPERLINK "http://web2.lionart.com.tw/artistsayart100/?p=28" http://
web2.lionart.com.tw/artistsayart100/?p=28)
註2:引自陳蒼多(1984)《書.翻譯.性》,臺北:水芙蓉出版社,頁5
註3:轉引自王愛惠(2004)《拾穗中的音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4:引自洪蘭〈一本好書就足以打開眼界〉:http://www.tpro.ebiz.tw/news_detial.php?news_id=371
2014年4月號 油情油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