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CPC Monthly No752
P. 22
油情
油憶 油人拾穗,縱橫文壇四十載(上)
張思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拾穗》(1950∼1988年)由台灣中油 結,業務萎縮,重建工作受阻,高廠設備利
員工於高雄創辦,是戰後台灣第一份純翻譯 用率低,幾乎處於半停工狀態。馮宗道時任
的綜合性月刊,總計發行38年,出版462 高廠員工勵進會的學術組長,鑒於當時台灣
期,內容涵蓋文藝、科學、政治、經濟、醫 出版界如同一片沙漠,而廠內一來有印刷工
學等,其中文學篇幅佔30∼40%,譯介文 場,二來擅長寫作的同仁也很多,不如對外
章1,500餘篇,出版單行本43種,大多為台 發行雜誌,以免同仁虛度光陰,故而向廠長
灣首見中譯,部分成為往後各家出版社翻印 賓果建議創辦雜誌,賓果轉向總經理金開英
源頭,流傳甚廣,滋養了戒嚴時期文學貧乏 請示。由於當時政治氣氛肅殺,唯恐同仁創
的台灣島嶼,1977年獲第二屆優良雜誌金鼎 作招禍,因此金開英雖然允准,但囑咐只准
獎,1988年因著作權法問題停刊,38年來 翻譯、不許創作。
見證了台灣戒嚴時期的翻譯史,為當時盜印 1950年3月,馮宗道、胡新南、邱慈堯、
猖獗的譯壇注入一股清流,澤潤無數莘莘學 江齊恩、陳耀生、夏耀、胡紹覺、姚振彭、
子,林懷民、洪蘭、陳蒼多等人皆曾受惠。 朱杰、曹君曼、蔡思齊、董世芬、李熊標、
李成璋、鄧世明、楊增榮、趙宗彛組成出版
中國青年,來臺拾穗
委員會,於高廠宏毅新邨北區單身宿舍召
1950年5月1日,《拾穗》創刊,32開 開籌備會,決定刊物性質、目的、內容、編
本,由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煉油廠廠長賓果創 務、發刊日。在性質方面,《拾穗》屬於綜
辦,馮宗道主編。中國石油公司1946年6月 合性譯文刊物,凡是適合或宣揚反共抗俄國
1日於上海江西路成立,隸屬經濟部資源委員 策的文章皆予以譯介,目的在於將自由民主
會,資本額300億元,下轄東北煉油廠、甘 國家的真諦介紹到台灣,以提升國人知識水
青分公司、嘉義溶劑廠、台灣油礦探勘處、 準,並希望同仁能透過翻譯自我進修,譯介
新竹研究所、高雄煉油廠等單位。 內容包括科學、工程、醫藥、衛生、心理、
高雄煉油廠原為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為 人生、宗教、哲理、風土、遊記、文藝、藝
煉製自印尼一帶奪取的原油而成立,二次大 術等,每期100至150頁,大約10萬至13萬
戰末期飽受美軍轟炸,幾成廢墟,戰後由國 字,編務由高雄煉油廠員工勵進會學術組負
民政府接收,派員來臺修復重建。1949年, 責,預計在3年內達到每月5,000份的銷路,
國民政府遷台,中國石油公司先撤到廣州, 每月1日出刊,售價每冊新台幣1元,以支付
隨後於10月15日遷至台北,改隸經濟部,資 紙張和印刷成本,撰稿者不另支稿酬。馮宗
本額6,000萬元。兩岸分治後,中油人事凍 道以米勒名畫「拾穗」為刊物命名,顧名思
20 752 CPC Mon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