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CPC Monthly No753
P. 39
《拾穗》月刊於1954年2月第49期開始連載 (筆名羊棄、棄唱、祁唱、祈燦)、李成璋 山隱、桐聲的合譯本,1955年6月第62期連 (筆名承昭)等,都在本業之外耕耘文學園 載完畢,榮獲讀者票選「我最喜歡的小說」 地,對譯壇的貢獻不容小覷。其中鄧世明家 第一名,占投票數四成以上。譯者之一山隱 學淵源,是民初翻譯家伍光建的外孫,故用 即夏耀(1924∼2014),出生今黑龍江省 「伍」作為筆名的姓,以紀念家中的文學 哈爾濱市,大學畢業後考進中油,歷任中油 傳統,其譯筆練達,多用四字句,例如將 液工處處長,替《拾穗》翻譯過許多膾炙人 walked譯為「昂首闊步」,將「slam it」譯 口的長篇和短篇小說,包括《鏡中諜影》 為「關門大吉」,並適時將原文的意象換成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中文常見的比喻,例如“It displayed a row 《黑手黨傳奇》(The Godfather)等四十餘 of teeth as jagged as a dinosaur's”,便譯為 種,允為《拾穗》最多產的譯者。其與桐聲 「兩排尖銳的利齒就像兩把快鋸」(註1), 合譯的《海狼》,據其正文前的編輯引言表 頗有其外祖父之風。這群理工青年創辦《拾 示:「是有目共賞的佳譯。譯者為了本書, 穗》,不僅是在工作之餘苦心耕耘,提供全 曾經在一年多的時間中,三易其稿,其譯筆 台有志青年發表譯作的園地,更在無意中播 的嚴謹,幾乎到了一字不易的地步」。山隱 下了種子,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培植了新一代 和桐聲的譯文優美,用字精煉,節奏鮮明, 譯者,因時人多用筆名,目前身份可考者共 讀來極為順暢,主角遇難落水的場景譯得躍 五位: 然紙上:「海水極為寒冷─令人痛苦難耐, 當我躍入水中時,一陣劇痛猶如火燒,直侵 姓名及生年 出生地/籍貫 投稿當年的學經歷 徐月貴 台中女中。《民聲日報》 入我骨髓深處」,落難時眼前所見場景也譯 台中 (1937~) 、《商工日報》編輯。 得張力十足:「船首割開海水,激起汹湧的 李聰輝 台大土木系。 台南 泡沫」,堪稱佳譯。 (1940~) 任職台糖公司。 張平男 台大外文研究所。 董世芬、夏耀不僅是認真的油人,也是 台中 (1940~) 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編輯。 極為優秀的文學譯者,其餘如孫賡年、郁仁 張曉生 成大礦冶及材料科學系。 長(萇苰)、馮宗道(筆名微之)、曹君曼 (1949~) 廣東 陸軍官校編譯官。 黃一農 (筆名荊邁)、鄧世明(筆名伍牧)、邱慈 福建 清大物理系。 (1956~) 堯(筆名天岳、岳兒、邱天岳)、楊氣暢 2014年5月號 油情油憶 37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