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趣鄉土
瘋人文
15
找回原鄉的感動
「文化其實和生活非常接近。」劉醇遠說,
藝術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重新認識文化、也重新
認識城市。畢業於台大戲劇系的醇遠,在學運的
熱潮當中,深受批判氛圍的洗禮,開始思考改變
的可能;桃園藝文陣線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逐
漸催生。
萬事起頭難。藝文陣線的第一步,是透過網
路串聯在地的年輕人,讓大家一起聚集、分享彼
此對於未來的願景。出乎意料的,這些分享會鼓
動人們對於改變的希冀,吸引更多夥伴的加入。
當人越來越多,大家想要「做些什麼」的渴望就
越來越強烈。經過幾次討論後,大家決定結合各
自專長,在桃園舉辦一個屬於地方的藝術節。
「回桃看」藝術節,旨在吸引年輕人和市民,用
不同的方式來看待桃園,選在昔有「桃園第一
街」之稱的「新民老街」,劉醇遠與夥伴投入時
間與店家溝通,逐漸改變當地店家對於藝術的看
法;他們也帶著藝術家來到這條街上,用充滿古
早味的老街氛圍作為繆思女神,啟發藝術家創作
「與地方呼應」的作品。
以庶民生活詮釋在地文化
「回桃看」的舉辦過程中,不乏許多有趣的
小故事。策展團隊與志工挽起袖子,將街道、
老屋整理成藝術展場,沿街蒐集回收材料製做
成裝置藝術。為了突破電子花車的刻板印象,
以及回歸到舞台應有的本質,他們以電子花車
做為舞台,在文昌公園廟埕邀請無伴奏合唱(
A
Cappella
)的
A
劇團進行演出,獲得熱烈迴響。他
們也找來了現代舞者「在劇場」,以一整條新民
街為舞台,從街頭跳到街尾,觀眾們手拿與表演
主題相關的氣球,一起和表演者賦予新民街截然
不同的城市意象。
「一切彷彿命中註定一般!」劉醇遠說,回
桃看藝術節吸引了空前絕後的人潮。他們在沒有
拿任何政府資源的情況下,靠著群眾的小額募
款,成功的帶動了一股新的社會氛圍。「大家都
在問,下一次是什麼時候?」劉醇遠說,「回桃
看」把本來封存在廳堂中的表演、視覺藝術,重
新帶回庶民生活的場景之中,開始讓人們對日常
生活有更多的想法。桃園藝文陣線除了舉辦藝術
節之外,平常也規劃了城市小旅行、藝文分享會
等活動,帶著所有想要來桃園觀光的人們,用不
一樣的方式認識這座城市。
▲ 「回桃看」藝術節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號召市民與藝術家一
起參與地景的改造。
▲
「回桃看」藝術節的吉祥物,創作靈感來
自於桃園在地傳統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