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貫煉製作業 守護國內需求
中油公司高雄、桃園及大林等
3
座煉油廠,合計
原油日煉能
72
萬桶。其中,日煉
22
萬桶原油、一貫
作業的高雄煉油廠已於
2015
年年底關廠,其石油煉
製業務逐漸轉移至大林廠,經由擴產以彌補國內油品
需求。
大林煉油廠於
1996
年脫離原高雄煉油總廠獨立,
設有
4
座外海卸油浮筒及大、小碼頭以供卸收進口原
油與裝運出口油品,可日煉
30
萬桶原油。桃園煉油
廠成立於
1976
年,經完成去瓶頸工程及增建第
2
座
蒸餾工場後,目前原油煉能為每日
20
萬桶。
2015
年
中油油品產量總計汽油
9,835
千公秉、航空燃油
1,902
千公秉、柴油
5,599
千公秉、燃料油
4,833
千公秉、
液化石油氣
342
千公噸。
改善煉製設備 提升油品質量
鑑於臺灣地區民眾對環境與生活品質之要求日益
嚴格,對油品之需求愈趨多元,中油公司為改善油品
品質及提升產品產值,近年來陸續興建完成多座煉製
設備,如重組、異構化、汽油加氫脫硫、柴油加氫脫
硫、航空燃油處理、重油加氫脫硫、正烷烴裝置、重
油轉化及烷化等工場,以提供國人更佳油品,並提高
生產效益。
因應環保署公告自
2011
年汽、柴油之硫含量降
至
10ppmw
以下,芳香烴含量降至
35vol
%以下,
汽油之烯烴含量降至
18vol
%以下,中油公司先後於
2008
年完成桃園廠興建日煉
3
萬桶裂解汽油加氫脫
硫工場、
2009
年大林廠興建日煉
2
萬桶裂解汽油加
氫脫硫工場、
2010
年大林廠興建日煉
4
萬桶柴油加
氫脫硫工場、
2011
年自高雄廠遷建日煉
1.8
萬桶裂解
汽油品質提升工場至大林廠,皆已完成試爐並量產。
同時,為提高重油轉化率,中油公司自
2006
年
開始於大林廠興建日煉
8
萬桶重油轉化(
RFCC
)工
場,並於
2012
年
11
月初順利進油試爐,
2013
年完
成性能測試及量產;而配合大林廠重油轉化工場完
工,有足夠粗丁烯當進料,中油公司自
2008
年開始
於大林廠興建日煉
1.4
萬桶烷化工場,已於
2013
年
中完成性能測試及量產,以進一步提升汽油品質。另
為處理製程酸氣且減少汙染排放,中油公司開始進行
日產
250
噸新硫磺工場投資計畫,並已於
2014
年
6
月底試車產出合格硫磺產品。配合重油轉化工場運轉
後,低硫燃油進料需求增加,大林廠提出第三重油加
氫脫硫工場擴產投資計畫,預計
2017
年
3
月投產。
因應高雄廠停產,計畫於大林煉油廠興建日煉
15
萬桶常壓原油蒸餾、
5
萬桶輕質原油分餾、
4
萬
桶柴油加氫脫硫、
3
萬桶煤油加氫脫硫工場各一座,
預計
2017
年
6
月完成,將可填補高雄煉油廠關廠
減產之油料供應及確保石化產業未來生存發展所需
之原料能供應無虞。
14
CP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