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CPC 台灣中油年報 - page 29

為追求永續經營,中油積極投入研究發展,於苗栗設有探採研究所,負責國內外地質地層評估、
鑽井技術之研究;嘉義設立煉製研究所,主導石化產品、潤滑油品之開發及解決現場生產瓶頸;
高雄設立綠能科技研究所與新材料試量產及認證中心,前者發展生質燃料及再生能源技術,後者
著眼於響應經濟部石化高值化政策並協助具研發技術之廠商進行試量產試驗。
2013
年中油研究發展經費支出約新臺幣
15.7
億元,獲致以下成果:
│探採方面│
2013
年獲經濟部石油基金獎勵石油開發技術研究計畫補助
8
項計畫,金額
5,645
萬元。
● 接受公司外各單位委託技術服務案計
5
件、技術服務收入約新台幣
2,700
萬元。
● 技術引進及創新
30
項、國內外期刊及會議論文發表
74
篇。
● 完成尼日
Agadem
礦區部分油田附近始新統
E1
E2
砂層頂部及白堊系地層頂部震測構造分析;
繪製
E1
層頂部時間構造圖及斷層構造圈合分布圖。
● 建立油田生產模擬之三維地質模型,以評估礦區油氣蘊含量。
●重新以裂谷盆地模型模擬查德
Doba
盆地及澳洲西北部外海
Dampier
次盆地,發現仍有油氣儲聚。
● 完成非洲查德礦區之最終可採量分析。
●建立井程設計及防碰撞設計分析技術、
F
構造
10
口開發井之叢式鑽井之井程設計及防碰撞分析。
● 完成「鑽井差壓與滲透率變化關係圖」,作為鑽井、生產與測勘部門擬定泥漿之科學依據。
● 建立原油中過渡金屬的
ICP-MS
分析方法,並進一步針對不同沉積環境的油品進行過渡金屬種
類及含量的分析,整合有機地球化學的分析結果。
● 完成二氧化碳地質封存先導試驗設備試車工作,顯示所有監測大氣、土壤氣及井下的系統均正
常運作且無任何洩漏跡象。
●以電測及岩石學分析
F
構造儲集岩之次生孔隙發現白堊系背斜系統的軸面位置最具裂縫儲集潛能。
●完成南中國海盆地的基本地層及地質架構檢視。
● 檢視美國德州
Eagle Ford Shale
之地質架構、沉積體系、及生產現況資料,並結合所購入之產
油帶、濕氣/凝結油帶之井下地化分析資料,評估其頁岩資源量。
● 地物探勘結果顯示大屯火山區地下存在熱液儲集層,而陽明山國家公園外圍區之磺嘴山東北側丘陵
區之地下岩層富含裂縫,亦為高熱潛能區。
研究發展與資訊管理
投入能源技術研發 建置行動商務環境
27
R&D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19,20,21,22,23,24,25,26,27,28 30,31,32,33,34,35,36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