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石油通訊104年3月號763期
P. 37

公司的 71.3%;在傳統產業方面,475 家上市上   台商投資轉往東南亞
櫃公司中,有 301 家在大陸投資設廠,比重占
63.3%。此外,神達、仁寶、大眾、華邦、廣達         我國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占總出口比例從
等台灣知名科技公司紛紛在大陸籌設研發中心、        2000 年(26.61%)開始快速增加,持續到 2007
IC 設計中心及軟體開發基地;台商投資進入研       年首度超過 4 成(40.7%),然最近 2 年半均未
發、製造、銷售同步發展階段。隨著台灣大型企        超過 4 成(2014 年 1 ~ 7 月占 39.56%)。對大
業對大陸投資增多,產業群聚更加明顯;在東莞,       陸出口快速增加時期,正也是台商對大陸投資成
形成以大眾、微星、鴻友、源興、美格等 IT 產      長最快階段,從 2000 年到 2008 年,除 2004 及
業為核心之聚集;在蘇州,台商投資形成電子產        2005 年投資負成長外,其餘均為正成長。然從
供銷研一體化的產業鏈。                  2009 年迄今,對大陸投資除 2010 年正成長外,
                             其餘均是負成長,其中我政府對高科技公司赴大
   隨著投資不斷深入,台商在大陸投資的區域分      陸投資進行嚴格管控。全球金融風暴過後,2011
佈也不斷改變。最初以廣東和福建為主;從 80       年起台商赴大陸投資件數及金額亦皆呈現負成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廣州、東莞和深圳的台商      長,以投資金額為例,2011 年成長- 1.65%、
公司超過 1 萬家,福州和廈門的台商公司超過       2012 年成長- 11.02%、2013 年成長- 28.16%。
5,000 家。90 年代中後期,上海及長江三角洲經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台灣核准對大陸投資
濟迅速發展,台商對廣東和福建地區的投資明顯        件數,自 2011 年至 2014 年 8 月,由 575 件減至
放緩,逐漸轉往上海為中心,蘇南、浙北為兩翼        266 件,投資金額由 131 億 87 萬美元減至 61 億
的長江三角洲,包括蘇州、無錫、常州,杭州、        5,491 萬美元,明顯減少許多。但台商前往東南
寧波等地;在上海、蘇州、昆山及杭州的台資企        亞國家投資則呈現成長態勢。台商對大陸與東協
業超過 1 萬 2,000 多家,同時台商開始往中西部  投資出現此消彼長,原因何在?
佈點投資。其後台商逐漸北上,進入環渤海經濟
區尋找新的投資地點。2008 年 12 月兩岸實現三      過去大陸以低廉成本及優惠條件招商引資,
通(通商、通郵與通航),及 2010 年 6 月我國   讓飽受台幣升值、缺工及環保壓力的國內企業,
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        找到另一個投資樂土。多年來,台商帶著資金、
定》(ECFA)後,台商在大陸投資出現新的變       技術及管理知識進入大陸投資,因著同文、同種
化,由於大陸中西部豐富資源及廉價成本的優勢        優勢及熟練外銷經驗,成功在大陸投資布局。然
逐漸顯現,重慶、成都、武漢、河南(鄭州)、        近幾年隨著內外經貿情勢變化,大陸土地勞動成
山西(太陽、晉城)和廣西成為台商新的投資熱        本大幅上漲、政府強力扶植本土企業、同業競爭
點。另看好兩岸服務貿易合作前景,台灣金融、        激烈、內銷市場拓展困難,加上缺工、缺電及人
房地產、批發零售、物流等業者也加入投資行         民幣升值,台商在大陸經營面臨嚴峻考驗。尤其
列,前往大陸各地布局。                  2008 年實施《勞動合同法》後,雇主必須為員

                             2015 年 3 月號 新聞廣場 35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