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CPC Monthly No756
P. 28
石油
世界 臺灣與大陸總體經濟與能源綜述
許大成/轉投資事業處
臺灣出口占總體經濟6∼7成,是典型以出 之影響動見觀瞻,其出口成長率於民國99年
口為導向的國家。依據102年財政部所公布 後逐年下降,主要是因金融海嘯、歐債風暴
之海關出口統計資料,臺灣對中國大陸的貿 影響國際經濟不景氣,降低其出口貿易之影
易依存度高達39.7%,因此中國大陸的總體 響;近2年之物價水準尚稱穩定,全年物價指
經濟與能源政策的發展對臺灣的經濟發展有 數漲幅3%的目標應可達成;103年初至今,
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此外,隨著全球的暖化 人民幣對美元貶值2%,是其政府為防止熱錢
所導致的氣候變遷,各國開始重視溫室氣體 快速流入與激勵出口之管控;惟基於中國大
的排放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臺灣與大陸在 陸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逐漸穩定下,市場人
趨勢的推動下,在能源的使用上逐漸以碳排 士預估未來人民幣兌美元仍將升值。
放量低的天然氣與再生能源取代傳統石油。 中國大陸因經濟的發展,人均GDP以及初
本公司身為國內第一大能源公司,理應了解 級能源的消費呈線性成長,初級能源的消費
兩岸經濟和能源之發展走向,期對未來雙方 總量已於民國99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能源消
的能源合作能有所助益,因此本文即針對臺 費量最大的國家,102年全年初級能源使用
灣與大陸的總體經濟指標與能源走勢進行 量超過美國26%,石油占總能源比率下降,
提要性的整理,期讓讀者有整體概念性的印 天然氣、水力發電及再生能源佔總能源的比
象。 率提升,相關之經濟、能源指標請參考後附
之統計圖表。
大陸的總體經濟指標與能源走勢
臺灣的總體經濟指標與能源走勢
大陸的經濟成長率與工業生產指數高點均
落於民國96年,金融海嘯後成長速度放緩, 臺灣102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09%、103
102年GDP約為7.8%、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 年第1季為3.14%,金融海嘯後成長速度放
由96年高點之18.5%降至102年的9.2%,以 緩,今年第1季略有回升,主因在於實質輸入
世界工廠著稱的中國大陸,因薪資逐年上漲 低於預期,使得淨出口增加;另歐債風暴後
及新勞動法規的施行,喪失勞動力優勢;另 國內企業調薪轉趨積極及失業率的降低,使
一影響因素為中國大陸近年產業擴張過速、 民間消費增加,加上電信業者加速建置4G網
產能過剩,政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致GDP 路,以及航空業者擴大企業資本支出所致。
成長率放緩,世界工廠逐漸轉型為以內需消 工業生產指數近2年於金融海嘯及歐債後因
費為主的經濟型態。 國際景氣緩步復甦的連動下呈現溫和成長,
大陸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對於全球景氣 展望未來,臺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經
26 756 CPC Monthly
世界 臺灣與大陸總體經濟與能源綜述
許大成/轉投資事業處
臺灣出口占總體經濟6∼7成,是典型以出 之影響動見觀瞻,其出口成長率於民國99年
口為導向的國家。依據102年財政部所公布 後逐年下降,主要是因金融海嘯、歐債風暴
之海關出口統計資料,臺灣對中國大陸的貿 影響國際經濟不景氣,降低其出口貿易之影
易依存度高達39.7%,因此中國大陸的總體 響;近2年之物價水準尚稱穩定,全年物價指
經濟與能源政策的發展對臺灣的經濟發展有 數漲幅3%的目標應可達成;103年初至今,
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此外,隨著全球的暖化 人民幣對美元貶值2%,是其政府為防止熱錢
所導致的氣候變遷,各國開始重視溫室氣體 快速流入與激勵出口之管控;惟基於中國大
的排放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臺灣與大陸在 陸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逐漸穩定下,市場人
趨勢的推動下,在能源的使用上逐漸以碳排 士預估未來人民幣兌美元仍將升值。
放量低的天然氣與再生能源取代傳統石油。 中國大陸因經濟的發展,人均GDP以及初
本公司身為國內第一大能源公司,理應了解 級能源的消費呈線性成長,初級能源的消費
兩岸經濟和能源之發展走向,期對未來雙方 總量已於民國99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能源消
的能源合作能有所助益,因此本文即針對臺 費量最大的國家,102年全年初級能源使用
灣與大陸的總體經濟指標與能源走勢進行 量超過美國26%,石油占總能源比率下降,
提要性的整理,期讓讀者有整體概念性的印 天然氣、水力發電及再生能源佔總能源的比
象。 率提升,相關之經濟、能源指標請參考後附
之統計圖表。
大陸的總體經濟指標與能源走勢
臺灣的總體經濟指標與能源走勢
大陸的經濟成長率與工業生產指數高點均
落於民國96年,金融海嘯後成長速度放緩, 臺灣102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09%、103
102年GDP約為7.8%、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 年第1季為3.14%,金融海嘯後成長速度放
由96年高點之18.5%降至102年的9.2%,以 緩,今年第1季略有回升,主因在於實質輸入
世界工廠著稱的中國大陸,因薪資逐年上漲 低於預期,使得淨出口增加;另歐債風暴後
及新勞動法規的施行,喪失勞動力優勢;另 國內企業調薪轉趨積極及失業率的降低,使
一影響因素為中國大陸近年產業擴張過速、 民間消費增加,加上電信業者加速建置4G網
產能過剩,政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致GDP 路,以及航空業者擴大企業資本支出所致。
成長率放緩,世界工廠逐漸轉型為以內需消 工業生產指數近2年於金融海嘯及歐債後因
費為主的經濟型態。 國際景氣緩步復甦的連動下呈現溫和成長,
大陸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對於全球景氣 展望未來,臺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經
26 756 CPC Mon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