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兜遊
音樂
在磅礡的管弦樂團合奏之下,梆
笛的聲音如黃鶯出谷般帶來振奮的輕
快旋律。馬水龍先生的梆笛協奏曲,
是將當代國樂與西洋古典樂進行融合
的作品,此曲不只獲選為「二十世紀
華人音樂經典作品」,更奠定了馬水
龍在音樂世界的成就。
1939
年出生於基隆,馬水龍的
成長背景正是電影《悲情城市》的故
事。為了躲避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
轟炸,馬水龍隨著父母遷居九份,見
證了人群的離散與戰火無情,兒時的回憶成為馬水龍日後創作靈感來源。不管是
1963
年的《迴旋曲》、還是
1971
年的《懷鄉曲》,都是以九份與基隆的背景進行
創作。
1972
年,馬水龍前往德國學習作曲,三年後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台灣後
陸續創作了《孔雀東南飛》、《竇娥冤》、《梆笛協奏曲》、《廖添丁》等曲子。
馬水龍企圖將台灣的傳統故事,與西方古典樂進行結合,在音效與意境上同時突破
台灣與西洋傳統音樂,深刻地表達馬水龍對於鄉土與人文的關懷。這些努力讓他陸
續贏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等重要獎項。
2015
年,馬水龍先生因病辭世,留下來的作品至今仍啟發著本土的音樂創作
者。打開音響、張開雙耳,人們或許也能穿透音符的屏幕,聽見背後基隆港的絲絲
雨聲。
8
▲
馬水龍老師年輕時,意氣風發。(張世宗/攝)
▲
2007
年北藝大頒授名譽博士予馬水龍老師。(林賢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