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油樂台灣
愛玩咖
拜鹿港外海淤積所賜,王功地區成為前
往鹿港貿易的大貨船停靠站,商船須停在王
功,再改小船或竹筏至鹿港卸貨。成也蕭
何、敗也蕭何;王功因此逐漸繁榮,日後
卻也因沙洲開口位置的改變,而逐漸恢復平
靜。「善變的港口」是王功的歷史印記,但
天無絕人之路,王功雖失去了港口地位,卻
獲得一片平緩的潮汐灘地,成為日後農漁產
業的根基。
廣闊的潮間帶,正是蚵仔、文蛤、草蝦
等水產的絕佳養殖場所,不僅漁業,王功的農業也頗具規模。此地屬乾燥的砂質土壤,相當適合栽
種落花生及蘆筍;每到採收季節,王功老街上的餐廳都可吃到現炒花生和現摘蘆筍,是王功獨有的
特別好滋味。從海產到農產,王功漁港的光芒藏在視覺與味覺不起眼的地方;一如它不起眼的地理
位置,正是在幽微細節當中,才能看見王功最深刻的與眾不同。
王功老街芳漢路
生出記憶的刻痕
在王功,「老街」不是炒作的商業手法,而是一種生活方式;若說票選台灣最具傳統味道的老
街,王功的芳漢路無疑是上上之選。這裡不管是炸的、炒的、煎的,王功好味道全聚集於此。吃完
油香的蚵嗲,來碗沁涼冰品相當消暑;路邊的現炒花生,更是在街上漫步時不可少的零嘴。只要拐
個彎,傳統的閩南建築、
休息中的蚵仔車、竹簍子
和打地下水的幫浦,傳統
生活符號便映入眼中,令
人久久難以忘懷。
漁村房屋,小巧街
道,人與車緩慢的步伐;
熱鬧卻不喧嘩,漫步卻不
失方向。在王功老街上,
廟宇不是觀光的景點,而
是作為節點與節點間的通
道,把記憶、人群、文化
做出適當的留白空間。只
要打開心扉細細體會,王
功的生活就從芳漢路的每
個轉角處,透露線索給好
奇的旅人。
▲
擱淺在王功漁港海堤外的棄船,意外為港區帶來不同的風貌。
▲
芳和路老街沿途,都可以看見採蚵用的器具和蚵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