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好滋味
當令首選
風土
餐桌
肥厚的皮、扎實的肉餡,肉圓可說是舉台聞名的傳統小
吃。作為肉圓的發源地,彰化肉圓以不同料理方式,走出各自
的特色與口味。
根據民間傳說,肉圓的發明者,是一位在彰化北斗地區
寺廟,擔任文筆生的范萬居先生。大約在
19
世紀末,當時
的北斗地區發生嚴重水災,造成農業巨大損失,於是范萬居將
地瓜曬乾,磨成粉後揉成團狀,再煮熟給災民食用。歷史上的
第一顆肉圓其實沒有包肉,今天我們熟悉的肉圓,其實是經過
當地居民一代又一代的改良,才發展成今貌。
現在,台灣各縣市都發展出獨特的肉圓料理,光是在彰
化縣內,肉圓的種類就不勝枚舉。在鹿港,肉圓被稱為「肉
回」,主要原因在於肉圓皮與裡頭包著的肉塊,形狀類似
「回」字。鹿港肉回的特色,在於它的表皮較薄,醬汁以白色
的甜醬為主,佐以微量的醬油,形成甜鹹交織的特殊風味。
彰化市肉圓的做法,主要是先蒸後炸,醬汁則以獨有的咖
啡色甜醬為代表。表皮透明,餡料若隱若現。有些店家會在肉
圓內加入香菇和雞蛋,增加口感和味道的多樣性。彰化人通常會
搭配辣椒醬一起食用,店家也通常會附上辣包給外帶的客人。隨
炸的時間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口感;炸比較久的,表皮通常會比
較酥脆;反之則比較柔軟有嚼勁,客人通常會依各自的喜好,選
擇自己喜歡的店家和口味。
如果說蚵仔代表彰化濱海的滋味,肉圓無疑就是山線地區
的代表菜餚。台灣豐富的小吃文化,便在傳統氛圍濃厚的彰化地
區,表露無遺。
Changhua Food
文.圖/鹿港詩人
晶透Q彈
留住舌尖上的鹹甜滋味
彰化—肉圓發始地
16
▲
肉圓的料理方式相當多元,
微小的差異就會形成絕然不
同的口感與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