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盛
人文
14
古蹟修復師—符宏仁
賦予古蹟新生命
1999
年,台灣中部受到九二一大地震的重
創,鹿港龍山寺也在這次災害中受到波及。建築
結構上需要新技術的補強,同時還要保存舊有的
雕刻與裝飾,修復龍山寺的工作並不容易,且深
具挑戰。
符宏仁說到,台灣民間主要分成兩種意見。
其中一邊的人,會希望在修復過程,添加新的元
▲ 修復過後的鹿港龍山寺,結構已較過去安全,大人小孩假日
都會在此散步、嬉戲。
當代法國歷史學家皮耶‧諾哈,曾在《記憶
所繫之處》一書中說到:「記憶與歷史混雜而並
存,兩者宛如聽寫時的說話者與書寫者。」在現
代化與工業化的歷史進程,文化資產保存與修
復,也是一個關於歷史與記憶的難題。在這個難
題中,符宏仁建築師憑藉著對於傳統建築相關知
識的專業,為當代社會重新找回歷史的場域,建
立新的記憶所繫之處。
從設計建築到修復建築
「這一切都是因緣湊巧!」回想起自己接觸
傳統建築領域的過程,符宏仁建築師謙虛地說。
1980
年代,剛從軍中退伍的符宏仁,在朋友引介
之下來到漢光建築事務所,跟隨台灣著名的漢寶
德建築師,開始接觸傳統建築修復。 也正好是
這段時間,漢光建築事務所接下了鹿港老街的修
復工作,今天埔頭街上的閩南式建築,其門面就
是
1980
—
90
年代,漢寶德建築師的作品。
▲ 鹿港龍山寺內的八卦藻井,是台
灣傳統建築的一大瑰寶。
文‧圖/蔡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