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石油通訊104年8月號768期
P. 38

中國製造 2025 計畫對
      臺灣產業之影響

關心話題 文 許大成/轉投資事業處

中國大陸在 2015 年 5 月 19 日由中國國務     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與產業形態。各國都在
         院正式公布《中國製造 2025》計畫,為  加強科技創新力度,在 3D 列印、互聯網、雲端
大陸邁向製造強國的第一個 10 年階段目標,被        計算、大數據、生物工程、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領
喻為大陸版的工業 4.0 規劃。               域取得突破。

   《中國製造 2025》大致可用「一二三四五五十」       此外,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已開發國家紛
來概括;一,就是一個目標,實現製造業強國的          紛實施「再工業化策略」,重塑製造業競爭新優
目標,即總綱領。二,就是通過工業化和資訊化          勢,一些開發中國家也加快謀劃和布局,積極參
的「兩化」深度融合,以帶動製造業發展。三,          與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在此
就是「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到 2025 年邁入      挑戰下,中國大陸製造業必須全面轉型升級與創
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 2035 年製造業整體達      新發展。
到全球製造強國中等水平;第三步,到中國大陸
建政 100 週年時(2049 年),製造業大國地位更       二、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大陸經濟
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四,          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成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
就是確定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          製造業發展面臨新挑戰,再加上資源和環境的限
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          制、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
作等四項原則。五五,第一個五是指創新驅動、          投資和出口增速明顯放緩等因素,依靠資源要素
品質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五          投入、規模擴張的勞力及資本密集產業難以為
個方針;第二個五則是實施智慧製造、製造業創          繼,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大陸製造
新中心、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建          業刻不容緩的議題。
設等五大工程。十,則是選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
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十個重點行業領域             三、製造業目前問題亟待改革:中國大陸在
於技術、產業化上尋求突破。                  工業化過程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製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
推行《中國製造 2025》原因                術與零件對外依存度高,產品品質不佳,缺乏世
                               界知名品牌,資源與能源利用效率低,產業結構
   一、全球製造業資訊面臨重大調整:新一代資        不合理,資訊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
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結合,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          夠,企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上述缺點必須透過政
                               府長遠的規劃,傾全社會的力量來推動改進,以

36 768 CPC Monthly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