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3 / 36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3 / 36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3

油樂台灣

愛玩咖

喚醒這奇蹟之地的事件,便是來自泉州三

邑人與泉州同安人的「頂下郊拚」,距今約

一百五十多年前,清廷對台控制力量不深,許

多來台開墾的移民,械鬥事件頻傳,同安人與

佔領艋舺碼頭的三邑人,常為爭取泊船權力發

生衝突,加上三邑人信仰的觀音菩薩,與同

安人信奉的霞海城隍不同,於是在一八五三

年,釀成嚴重的「頂下郊拚」械鬥。

三邑人當時攻入同安人於艋舺居住的八

甲庄,大肆燒殺,同安人趁機搶出霞海城隍

奔逃,傷亡無數,逃出的艋舺同安人,轉輾遷

移至大稻埕,由林佑藻領導在其地生根,沿著淡水河建起店

屋,重建廟宇,進行對外貿易,此後其他因零星械鬥事件逃至大稻埕的漢人,便在原有

同安人街市外圍落腳居住,包容開放的特色,與排外的艋舺形成對比。

茶香滿房 風華一甲子

在大稻埕落地生根七年後,台灣正式開放港口通商,艋舺居民排外心強,加上港口淤積,大稻

埕便取而代之,成為貨物集散中心,來自英美的商人,陸續在貴陽街與南京西路上設立洋行,並鼓

勵農民種茶,在大稻埕精製後銷往海外,茶葉成為台灣最熱門的商品,佔出口總值的一半以上,其

中九成都是從大稻埕出口。

輕薄如紙的茶葉,撐起大稻埕

的商業奇蹟,造就了驚人的財富,

富有的商人們,蓋起了洋樓,店屋

前雕塑起華麗的立面,各有風格、

相互輝映,走過近一甲子的輝

煌,大稻埕也在日據中期,因開

墾伐木,上游欠缺水土保持加速

河床淤積,步入艋舺後塵,加上

鐵路將貨物送往基隆輸出,碼

頭功能逐漸被取代而沒落。

雖然盛況不再,六十年繁

華的焦香,深埋在大稻埕的地

域裡,舊時的朱門仍吸引風

雅的遊客,來體會當時那些

風情萬種的片刻。

民藝埕,兼做餐飲與陶器販售,風格獨具。

大稻埕故事館,建築飄著濃濃的西洋風,十分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