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兜遊
音樂
舞台上,林恬安
彈著月琴,一旁拉著
大廣弦的是她丈夫,
綽號「大牛」的儲見
智。兩人深情一搭一
唱,用七言的「四句
聯」和生動口白講述
故事,當劇情中的人
物推開木門,大廣弦
也「咿唔」地發出老
舊門軸的聲音,引來
台下一陣笑聲。藉由
他們精彩而詼諧的表
演,在座年輕聽眾首
次接觸到過去風行街頭的「唸歌」,也都愛不釋「耳」了。
「唸歌」是台灣早期流行文化之一,藝人會彈奏月琴、二胡等樂器,一邊唸唱
故事。形式主要是由一聯
28
字的四句聯構成,將其搭配藝人獨創的樂曲,就是所
謂的「唸歌」。昔日表演者會在故事正精彩時中斷,穿插賣藥來賺取收入;隨著藥
事法訂立,街頭賣藥開始遭到取締,唸歌藝術便隨之沒落。紅極唸歌流行時代的老
藝人也逐漸凋零,目前僅剩個位數,且多數年事已高,不再從事藝術創作。
幸好
2009
年起,林恬安開始自學唸歌,將
CD
當中的曲調轉抄成譜,甚至在藝
大的畢業演出中,大膽表演無師自通的唸歌,成功贏得教授們熱烈讚賞。多年後她
拜入唸歌藝人楊秀卿老師門下,邁入更加寬廣的唸歌領域,也和丈夫共創「台灣微
笑唸歌團」,希望讓唸歌文化能保存並得到重視。時至今
日林恬安和丈夫仍東走西馳,在逐褪去傳統色澤的台灣社
會,奮力延續正消逝中的「唸歌」藝術生命;起初他們在
台中的社區進行推廣,後也與台中惠民盲校合作,久而久
之也累積了一票年輕觀眾,挹注了新希望與力量。
林恬安笑說,推廣過程中雖偶爾感到無助、缺
乏安全感,有限的人力也讓工作龐大繁雜,但一路
走來有越來越多單位支持,無論政府機關或民間企
業都願意贊助她的行動,也讓她相信台灣社會已意
識到唸歌文化的重要性。是這份肯定與鼓舞,成為
她堅持走下去的原動力。
▲ 林恬安與丈夫和老師一起走遍大專院校,推廣唸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