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cpc771
P. 33
琢磨談判技巧,達止訟之最高境界
法律櫥窗
文 朱言貴/油品行銷事業部
古人稱立德、立功與立言,是為人生三不朽, 於是斟酌再三,公子重耳說出曠世名言,那就是
而孔子亦有「君子時中」名言,做人必須 萬一晉楚兩國不幸對陣,晉軍願意「退避三舍」,
時然後言,能否在適當的時機,說出得體的話, 除了對楚莊王有所交代,也維持了晉國的尊嚴,堪
經常扮演了決定勝敗的關鍵。這是以談判取代對 稱不卑不亢,令楚莊王大為折服,公子重耳絕非浪
抗的時代,打官司屬於兩敗俱傷之舉動,如果能 得虛名。
夠採取談判方式解決彼此爭議,那是屬於一種最
為理想的模式,除了避免雙方因此撕破臉,同時 張
亦足以降低訴訟費與律師費之產生。何樂而不為? 良家族 5 世相韓,當秦國滅韓國之後,為了報復秦
始皇滅韓之仇,不惜僱請大力士在博浪沙椎擊秦始
萬一對方不可理喻,不肯接受雙方談判之結果, 皇,然而只擊中副車,而為秦始皇四處追捕。
或是根本不願意進行談判的話,那麼也要營造對我
有利的經營環境,以期日後在訴訟上能夠立於不敗 在流亡天下的過程中,張良遇到了黃石老人,黃
之地,才是上上之策。 石老人以激將的方法,讓張良培養出能忍天下人所
難忍之事,同時授予兵書,使得張良學習到輔佐君
歷史上膾炙人口的談判技巧 王、定國安邦之道。
春秋時代晉公子重 秦末天下大亂,沛公劉邦率領鄉民起義,每每
耳,因為父親晉獻公受到繼母驪姬之讒言,對其進 聽從張良之建議而逢凶化吉,最終建立了大漢江
行追捕,因而出亡在外 19 年,艱苦備嘗不在話下, 山,劉邦稱許張良之功勞,在於其「運籌帷幄於中,
其間意外受到楚莊王禮遇,楚莊王伺機詢問公子重 而決勝於千里之外!」張良則稱讚劉邦「沛公,殆
耳,日後若是有幸返國登基,將何以回報楚國之盛 天授也!」正因劉邦能夠知人善任,明白且接納張
情款待。 良的建議,於是乎天命讓劉邦當上皇帝,張良此言
除了誇讚劉邦,何嘗不是變相的自我捧場。
公子重耳畢竟屬於見過世面之人,明白他不能
斷然拒絕楚莊王之請求,以免顯得忘恩負義,但若 劉備雖
是日後他身為一國之君,卻跟楚國元首達成城下之 然號稱西漢漢景帝第八子中山王之後裔,但是傳衍
盟,此乃成何體統,勢必在晉國造成軒然大波,變 至劉備這一代,猶如唐詩中劉禹錫所言:「舊時王
成根本無立足之地。 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早已淪為平民百姓,
而以賣草鞋維生。
2015 年 11 月號 法律櫥窗 31